登录 市图数字资源

登  录

身份证号/借书卡号
密码 (默认666666)
平图微信公众平台

平图微信公众平台

平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平度图书馆微博

地方文献

首页地方文献地方名人

姜守迁

来源:网络中心 作者:网络信息中心 阅读: 次 日期:2017-06-07

 

杨新民

姜守迁(1897~1982),原名姜春年、姜椿年、姜寿千,后改为姜守迁。平度七里河子村(今属李园街道)人。是著名的教育家、文物收藏家和书法家。

学生时期,他积极参加“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亲自书写传单,主办大幅墙报,写了一篇篇战斗檄文,声讨曹汝霖和章宗祥的卖国行径。曾被选为掖县(今莱州市)学生会会长,并作为山东代表,赴上海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会议。192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国立师范大学。1928年大学毕业后,先在吉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翌年又在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任教务主任,因宣传进步思想,引起校长不满,他毅然辞职,应聘到莱阳中学任教。1931年,他转入山东省立第八中学(烟台)任教。1937年,应莱阳乡师校长吴伯箫之聘,到该校任教。1948年秋,济南解放后,他历任济南市立第一中学校长、山东省立济南第二中学校长和济南教师进修学院院长。他对如何搞好教学管理与改进学校工作,有独到的见解和精深的研究。他说,办学的关键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第一要抓好“教”的人,第二要抓好“学”的人。他还说:“要做好学校工作,就是要做到两个面向,一个是面向教师,一个是面向学生。要做到让教师诲人不倦,让学生学而不厌。”他对师生体贴入微,爱护备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运动频仍,致使人人自危,他对存有历史问题的教师,从不歧视和冷淡,鼓励大家轻装上阵,对家庭有问题的学生,不“揭疤”,不乱扣帽子,不使用刺激性语言。他对师生赤诚相待,教师患病他登门问寒问暖,老者谢世他亲去墓地送别。学校中有位被打成“右派”的教师,妻子成了植物人,他照样家访,这位教师家庭生活的窘迫使他老泪纵横,回家后他让老伴拿出仅有的棉花票送去,年终岁暮总要设法救济点钱,以补其生计。

姜守迁一生坚持正义,追求真理,刚直不阿。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国家民族的危亡,他心急如焚,便主动靠近共产党。当时平度北部山区有一支由乔天华、罗竹风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伍,他以自己的社会地位积极动员本村一些富户,主动献出“看家护院”的私人枪支。因他奔走四方,大力宣传抗日,与共产党八路军关系密切,汉奸警告他小心脑袋。面对威胁恐吓,他横眉冷对,威武不屈。一天敌人突然持枪闯进他家,他急中生智,跳窗而逃。1940年,平度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他担任参议会参议长。1943年夏,中共胶东区党委与胶东行政公署,在海阳县召开胶东区参议会,他被选为驻会常委,不久又出任胶东公学校长。胶东公学是仿照延安陕北公学创办的一所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被称为胶东青年干部的熔炉,他为培养和输送大批革命干部,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他一向崇拜鲁迅先生,受鲁迅的思想影响极深。他说:“鲁迅先生是我的老师,他在黑暗的旧中国为真理而呐喊,不屈服于压力,而对人民却‘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反对说假话,更鄙视那些打击陷害别人的人,1957年“反右”时,有些教师被错划成“右派”,他竟敢冒险向上级反映实情,为这些老师讲情。结果被扣上包庇“右派”的帽子。“文革”中经常有人来搞外调,有些人总想挖出一些叛徒特务来。面对威胁引导,他不卑不亢,实事求是,从不落井下石,决不作伪证。有一次,几个“红卫兵”闯进他家,让他交待一个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干过哪些反革命勾当。他强压怒火回答道,某人现在如何我不知道,但在抗战时期他是革命的。那几个人见他刚正不阿,只得灰溜溜地走了。“文革”期间,康生得知他收藏着一批很有价值的古砚,垂涎三尺,派人捎口信,邀他去北京玩玩。贼子野心,他早已看透,每当遇此,他便到邹平、徐州女儿家躲开。有一年夏天,康生来到他家,欣赏了他的十几方端砚,无耻地说:“在北京城里,我的东西算挺好的了,现在一对比,真是小巫见大巫!”对康生的非分要求,他总是婉言拒绝,使康生极为尴尬。

1959年春,他调任济南博物馆馆长,当时正面临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经费少得可怜,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址时,他虽已年逾花甲,却坚持不离发掘现场。为了完成对李清照和辛弃疾纪念堂的修缮工程,他大声疾呼,到处宣传济南这两位宋代文坛巨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国词学发展的贡献,终于争取到了修缮工程的资金。竣工后,他亲自挥毫填词,撰写李清照传略,悬挂于纪念堂中。他酷爱文物收藏,是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他将其居室命名为“斯珍馆”。他在年青时,就对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在北京师范大学求学时,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讲义稿,虽历经战乱和多次搬迁,仍保存完好。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存他收藏的文物,在家乡的老屋内,筑起一道夹墙,将收藏的文物及木版线装古书,名人墨迹、善本画册、历代钱币、古玩精品,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他千方百计抓紧抢救民族文化遗产,当时他每月工资仅百余元,尚需养家糊口,他为了挤出一点钱,搞文物收藏,只好节衣缩食,对一时买不起的文物,他就说服热爱收藏的其他朋友买下来。他常说:“物归其所,我就放心了!”他在济南二中工作时,距学校很近的山水沟集市,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从这里他先后收购了一批珍贵的文物。在这批文物中,尤以百余方古砚最有价值。他先后收集到曾国藩、郑板桥、王渔洋、纪晓岚、钱大昕、高凤翰等名人使用过的砚石精品,他收藏的部分名砚有:清初艺术大师高凤翰收藏的天鹅砚、虫蛀砚,清初书画艺术家朱文震收藏的黄云紫电砚,清初著名书法、绘画、篆刻艺术家金农收藏的金冬心梅砚,清初著名诗人陈恭尹、清顺治进士王士真、清末举人赵东浦先后收藏的独漉所遗砚,清初书法篆刻艺术家林佶篆刻和文学家陈恭尹题赠诗人屈大钧的屈翁山松皮砚,明代水坑紫端,清代文坛名士张贞三世缺角田砚,广东端州水坑紫砚,阮元著经砚,以及程俱砚、细罗纹歙石砚、御赐玉堂砚等。

他热爱书法,临唐宋以来名家书帖数十年,练就左右手皆可挥毫之功。后专攻汉隶,其隶书体既有张迁、史晨之硬骨,又兼有曹全之秀美。后又吸取礼器之高雅,融诸碑精华而自成一体。上世纪五十年代,齐鲁大学、山东工学院、山东实验中学、省立二中、济南教师进修学院等院校牌子,皆为他所书。他从不轻易将其墨迹赠友人,他所书必精,对不合心意之作,即是盖了章也不送人。多临多写少上墙,不是精品不展出,是他一贯坚持的原则。因此,他现存的墨迹极少。现仅存的手迹有:济南千佛山牌坊“峰回路转”,历城区四门塔公园“千佛崖”石刻,民国23年所书魏碑体“沾翠书屋”以及1977年出版的《济南市书法篆刻作品选》之首、末页题字等。他对书法理论有独到见解。他说,写字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写进去”,即看帖、摹帖、背帖,直到写熟、写像;第二阶段是“写出来”,即待领会到帖的精神,写出神来,写出个人的风格,又不离贴的宗旨。只写进去而写不出来,叫写字匠;只有写出来,才称得上书法家。

姜守迁是济南市第一、二、三、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济南市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1982年4月24日,在济南病逝。逝世后,他的家属遵其遗嘱,将多件珍贵文物捐献给国家,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