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市图数字资源

登  录

身份证号/借书卡号
密码 (默认666666)
平图微信公众平台

平图微信公众平台

平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平度图书馆微博

地方文献

首页地方文献地方名人

李丙令

来源:网络中心 作者:网络信息中心 阅读: 次 日期:2016-09-26

 

张升善

李丙令(1917~2002),平度城郊杨家庄村(今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

在7个兄弟姊妹中李丙令年龄最小。他8岁入本村私塾读书。1927年春到烟台掖平同乡会小学读书。他聪颖嗜读,孜孜以求,成绩优异,经常受到学校表彰。1932年初,考入烟台芝罘中学(后改为志孚中学)初中部读书,他在一位与党失掉联系的老党员、教员刘宪曾的帮助指导下,团结进步学生成立了“读书会”、“新文字研究会”等进步学生组织。1935年初中毕业,继续留校。同年4月,国民党烟台警察无辜打死真光女子中学学生徐明娥,激起了广大青年学生的强烈反抗。志孚中学读书会发动广大师生参加了由中共地下党组织发起的游行示威。李丙令作为志孚中学的学生代表参加了游行示威主席团并负责同国民党烟台当局与驻军进行谈判。同年6月他到育德小学任教员,继续领导学生运动,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揭露腐败,针砭时弊。

1935年冬,北平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一二?九运动”,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1936年4月,李丙令和孙德铮等根据北平学生制定的“民先”章程,首先在志孚中学发展“民先”队员,建立“民先”组织,抗日救国的热潮在进步师生中不断高涨。

1936年8月,李丙令由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吕其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吕其恩组建党的烟台工委,李丙令任工委委员。不久,烟台工委与胶东特委合并。由于特委书记理琪被捕入狱,吕其恩转移到威海。李丙令则到党的北方局联系汇报工作。回来后他即任烟台地下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1937年10月,李丙令根据中共北方局关于组建抗日武装和同国民党实行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他参加了国民党进步人士余沁清主持的政训处,根据胶东特委的指示到牟平县任政训员,长住长庄乡农校。1937年12月胶东特委举行了天福山起义,组成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三军。李丙令和在乡农校其他3名共产党员计划搞到乡农校的枪枝支持三军,因三军一大队被敌打垮而未成。1938年1月理琪领导的第二次天福山起义成功,李丙令到三军二大队三中队任指导员,从此他正式参加八路军,开始了抗日救国的戎马生涯。

1938年5月,李丙令任三军政治部主任。6月,经他要求下到二大队任政委。7月,改任二营政委。9月,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李丙令任六十三团政委。11月,改任十九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2月,调任二十一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同年4月,胶东部队缩编,取消旅的番号,他先后改任六十二团政委、十五团政委。

李丙令从胶东三军发起到山东纵队成立,他一直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面对军队初建、兵源较杂,战士政治素质、组织纪律、作战技能都较差,而政治教材又极为缺乏的现实,他突出抓了两点:一是大讲新旧军队的区别。旧军阀出卖祖国,新军队抗日救国;旧军队欺压人民,新军队爱护人民;旧军队打骂士兵,新军队官兵团结等,教育战士争当人民军队的模范战士。二是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每个战士必会的第一首歌和入伍后的第一堂课。经常检查纪律执行情况,遵者受奖,违者受罚,是非清楚,奖罚分明,使部队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战士的政治素质、组织纪律越来越高,有力地促进了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的不断提高。

1941年8月,他调任十三团政委。李丙令深知这个团是胶东军区的主力,它在胶东的抗日战争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因此他与团长聂风智非常重视部队的政治素质、组织纪律、作战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与提高,使部队屡战屡胜,越战越勇,装备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致使日军闻之丧魂落魄,伪军闻之望风而逃,被誉为“打遍胶东无敌手”的劲旅。从1941—1945年十三团先后参加攻克牟平城、福山城、河源、两沟、马连庄、平度城等大的战役战斗数十次,歼敌少者几百人,多者数千人。仅平度城一战,即俘获伪华北治安军第八集团军司令王铁相以下6000余人,解放了日伪军在胶东占领的最后一座县城。期间粉碎了日伪多次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保卫了抗日军民。1942年冬,由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茨亲临部署,日伪顽共25000余人对胶东三山(昆嵛山、牙山、大泽山)抗日根据地进行“合围扫荡”。在胶东军区统一指挥下,经过两个月迂回作战,彻底粉碎了这次疯狂屠杀、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在反“扫荡”中涌现出多个反击敌人、保护人民的英雄群体,其中最出色的是十三团七连六班的“十勇士”。“十勇士”被日寇合围在马石山上,他们利用常于夜战、熟悉地形的优势,两次护送千余群众突出重围,第三次返回救护群众时天已拂晓,十名战士全被炮火吞噬而壮烈牺牲了。这一舍生忘死为人民的壮举,受到社会各界的无比赞颂,自1943年1月,胶东《大众报》、延安《新华日报》、上海《七月》杂志先后作了报道。马少波、峻青、萧华、宫润圃、许世友等著名作家和将军也在《十勇士》、《马石山上》、《英勇抗战的山东军民》、《青松长荫马石山》、《我在山东十六年》等著作中作了热情地描述与赞颂。史学界也在《胶东军区军史简编》、《胶东八年抗战史》中作为重要史料载入史册,为胶东战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1945年9月,平度城战役刚结束,他从山东解放军野战兵团第六师政委任上奉命进军东北,所部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他任纵队政治部主任,负责部队海上运输工作。不久,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第三纵队合并,改编为第四纵队,李丙令改任十一师政委。

1946年秋,进入东北的国民党军队撕毁了“停战协定”,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了疯狂的进攻。同年10月19日,敌人集中5个军8个师10万余人的兵力,向南满地区大举进攻,以达到先占领南满而后占据北满的战略目的。为了粉碎敌人的猖狂进攻,东总作了针锋相对地部署,李丙令所在的四纵队第四十一师负责阻击进犯辽宁省凤凰城至宽甸县之间的新开岭地区敌25师,这是蒋军的嫡系精锐,是关麟征、杜聿明藉以发家的一支部队,向有“能征惯战的千里驹”之称。就是这样一支“自命不凡”的军队,经过五昼夜激战全部被歼。毛泽东主席曾为这一胜利亲自起草了两份电报,一份是通令嘉奖,一份是《战役上必须集中兵力,战术上也须集中兵力》的指示。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第二十五师的毁灭”的社论和专题报道,祝贺这次胜利。

1947年1月,李丙令所部投入“四保临江”的战役。在“一保临江”战斗中,四纵四十一师共进行大小战斗50余次,攻克据点40余处,使宽甸以北,碱厂以东,救兵台以南,桓仁以西75公里地区已无敌踪,迫使敌人不得不从前线抽回四个师的兵力巩固占领区。使敌第一次占领临江的计划遂告破产。此役,四纵受到了辽东分局的通令嘉奖。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保卫临江战役中,第十一师在师长蔡正国与政委李丙令带领下,再次挺进敌后的宽甸、桓仁、辑安三角地带,收复碱厂,破袭安沈路,两攻桓仁城,全体指战员发扬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闯枪林冒弹雨不怕流血牺牲,战严寒忍饥饿克服重重困难,纵横数百里,作战数十次,历时两月余,有力地牵制了安沈线两侧的敌人,圆满完成了配合正面部队作战的任务,受到辽东军区嘉奖,十一师指战员每人记功一次。

1948年1月,李丙令调任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师政委。同年10月,该师参加了辽沈战役,担任战役前卫师。是役,四纵为保证主力围歼锦州之敌,在塔山一线担任阻击南线援敌之任务。为了坚定全体将士的必胜信念,李丙令在阵地上当着团以上干部宣誓:“为了粉碎敌人增援锦州,我誓与同志们同生死、共患难,宁肯抛头颅,洒热血,决不后退一步!”战斗自10月10日打响至15日结束,第四纵第十师与兄弟部队连续打退敌第九十五师、八师、一五一师和一五七师共四个师的正面冲锋。经过六昼夜激战,四纵坚守的阵地依然稳如泰山,巍然屹立,胜利完成阻击敌北援任务。敌损失惨重,仅在十师阵地前即弃尸千余具。连蒋介石也不得不发出“东进兵团在塔山受到意外打击”的哀叹!塔山阻击战,创造了阻击战的范例,受到“东总”首长通令嘉奖。战后十师二十八团被授予“塔山守备英雄团”光荣称号。

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野战军奉命迅速入关,发起平津战役。十师为四纵队的前卫师,指战员不顾疲劳,连续行军,到达张家口地区后全歼国民党孙兰峰兵团,全纵共俘敌38000余人。1948年11月,东北四纵改为四十一军,十师改为一二一师,李丙令继续任师政委。北平解放前夕,一二一师接受了警卫北平市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任务,李丙令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加强对部队进行城市接管的政策、纪律、道德与守则的教育,使部队适应新环境所需,搞好古都的警卫工作。

1949年1月31日,北平宣告解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各师于1月31日6时分别在西直门、德胜门、复兴门附近集结待命。上午8时,莫文骅、李丙令率一二一师由西直门大街经新街口、平安里、西四、北海,进至东城区。接受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检阅,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949年4月,第四野战军奉命南下。9月,一二一师参加了湖南的衡(阳)宝(庆)战役。接着向广西进军。在追歼逃敌中,一二一师俘获了国民党桂系王牌军第七军军长李本一。广西全境解放后,该师单独到广东汕头地区,解放海岛,并完成汕头口岸的排雷任务。

1950年5月,李丙令调任四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同年12月他先后任四十一军副政委、政委等职,参加了守备粤东海防,解放南澳岛、南鹏岛、南澎岛、保卫东山岛等战斗,该部荣获了军委、中南军区的通令嘉奖。

1957年9月起,李丙令先后任广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政治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副教育长、教育长、政治部主任、训练部部长等职。他长期从事党和军队的政治工作,他以党的事业、军队建设为己任,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忘我工作。

1972年10月,任军政大学副政委。他经常亲自授课,从世界战史到十月革命而至祖国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都从总结经验教训的高度,点出成败的关键所在,阐明哲理的要害之处,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使学员不仅懂其事,而且明其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他作风正派,不谋私利,尊重知识,注意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认真负责地抓好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领导工作,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军事教育事业和培养中高级指挥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955年9月李丙令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李丙令1975年8月离职休养,2002年6月13日病逝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