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研究院 |“行走的书箱”:用7天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来源:平度市图书馆 作者:管理中心 阅读: 次 日期:2017-08-18
阅读研究院 |“行走的书箱”:用7天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以“书箱”为载体,以“行走”为方式,为期一周的“行走的书箱”全民阅读试点项目,通过带领孩子读书、了解传统文化等形式在农村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阅读队的成员挨家挨户家访,调查孩子阅读情况的同时也在寻找活动对象 (图 | “花开半夏”摄影团队)
活动一开始,阅读队就遇到了难题。活动开始前,家长们以为这群大学生办的是辅导班,所以纷纷报名,积极主动地来到了阅读营场地。“家长来报名的时候都在问需不需要带什么课本,带什么作业,当我们说不需要的时候,他们便对我们产生了质疑,就不太想把孩子送过来了。”阅读队的成员栾丽娜说。镇上大多数孩子已经报名了一个即将开课的辅导班,家长们不愿因为一个他们不信任的活动而耽误了孩子的学习,阅读营面临“无米之炊”。为了缓解这种尴尬的局面,镇驻地旧店村的村文书5日下午便在村里广播,号召家长与孩子参与,直到晚上8点还翻着通讯录一个一个打电话过去,询问有没有“闲置在家”的孩子。阅读队的成员开始挨家挨户家访,调查孩子阅读情况的同时也在寻找活动对象。就这样,第二天一共来了13个孩子。“预期计划有20多个学员,但是已经很感动了。”面对这个结果,他们用了“感动”一词。
人员凑齐,第一步成功迈出,但更多的困难还在等待着他们。
由于平度市在今年3月已经开始了“行走的书箱”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所以阅读队的书籍由全民阅读推广团队提供。出发前拿到书箱的那一刻,阅读队的4个人有些慌。因为他们预想的阅读推广对象是5到12岁的儿童,而书箱里色彩鲜艳、画面简单的绘本显然有些“幼稚”,但想到下乡前接受培训时听老师讲绘本时的津津有味,他们又有了几丝底气。第一次正式给小朋友讲阅读时,闷热的天气和不安的心情让4个人汗流不止。为了抓住吸引力,他们将自身经历与绘本内容相结合,引发孩子的想象与思考。几堂课下来,阅读效果出乎意料,没有压力的阅读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很快让孩子们活跃起来,慕名而来的家长和儿童越来越多,4个人忐忑不安的心情逐渐平息。
活动第二天,由于之前的暴雨天气,村里突然停电。没有空调和风扇,直逼体温的温度让在场所有人都大汗淋漓。迫于无奈,阅读营下午的活动暂停,刚刚与小朋友建立起来的亲密被热浪击退,10个年轻人有些垂头丧气。 但他们没想到,下午还是有小朋友“不顾劝阻”地来到阅读营,这让整个团队激动不已,“说明孩子们真的喜欢这种活动”。为了让阅读活动继续进行,团队中年纪最小的成员王珍浩主动当起“人工风扇”,用宣传牌给聚在一起听故事的孩子扇风。边扇边转,几趟下来,孩子们不再感到燥热,王珍浩自己的上衣却被汗水浸透了。
不仅阅读营的活动遇到了困难,拍摄活动进行得也不顺利。没有剧本,不能重来,每一幕都需要完美捕捉,这对只接触过理论、初次脱离课堂的大一、大二学生来说着实不易。从选题立意到拍摄剪辑直至最终成片全部需要摄影队成员独立完成,无数个细节需要反复修改、确认,6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一边摸索一边拍摄。面对接踵而至的困难,6个人非但没放弃反而犯了拧,尚未学习过纪录片拍摄手法的他们凭借自己的理解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一点一点进行摸索。每天夜里,阅读队的成员入睡后,摄影队的6个人仍然聚在一起讨论着白天拍摄的内容,一帧帧地抠,一遍遍地回放,正片终于在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熬了出来,“毫不夸张地说,这段经历我一辈子也忘不掉,”摄影队的徐德凯大咧咧地笑着说。
给孩子们的阅读课
经历了最初的慌乱后,阅读营的活动逐渐变得有条不紊。应家长要求,每天的阅读活动进行前,4个年轻人先给孩子们进行半个小时的作业辅导,之后他们围成一圈开始读绘本。
绘本内容很简单,4个人常常会在读完一本书后补充一些相关知识。成员杨晓文在讲完《猜猜我有多爱你》后顺势询问孩子他们的爸爸妈妈有多爱他们,与想象中热烈的回答场面不同,对面的孩子立刻笑嘻嘻地与身边人小声讨论起来,却没有人站起身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问题不涉及情感表达时,孩子们又恢复了叽叽喳喳的天性。《有个老婆婆吞了一只苍蝇》讲的是老婆婆不小心吃了一只苍蝇后又吃下其他动物去消灭前一只动物的故事。成员窦伊宁讲完这本书后,引导孩子列起食物链,从蚊子开始,“蛇吃青蛙”“老鹰吃蛇”“老鹰也吃青蛙”……后来食物链越走越偏,激烈的争论后,脑洞大开的男生们将食物链的顶端定为剑齿龙,而这个物种,他们在前一天的绘本上刚刚读到过。
为了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阅读营与小朋友在5天时间内排演了话剧《花木兰》,事先规定孩子们的角色由抽签决定。
“小孩子嘛,都喜欢演皇上、可汗这样的大角色,抽中类似平民的小角色时,有的孩子就不太开心”,窦伊宁有些无奈地笑着说,“但是也有抽到主要角色的小朋友比较怯场,所以抽完签后他们会私下调换一下。”
李佳欣是一个可爱漂亮的小姑娘。可能怕演不好,一开始抽中上场角色的她眉头皱了很久,不论队员怎么劝慰、解释,她始终不开心。窦伊宁想了想,决定让佳欣报幕,了解报幕的任务后小姑娘终于露出笑容并且欣然接受。“可能这个角色更加适合她吧,报幕时该上场就上场,报得特别好”,窦伊宁舒了一口气。
一番混乱后,角色分配妥当。没有打印机,四个人便把剧本投影到墙上,每天留出半小时带领小朋友熟悉台词。“许多孩子主动抄写台词带回家背,我们确实挺感动的。”窦伊宁说。热闹的话剧排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栾丽娜很开心:“最后两天还有孩子想要加入,我们便临时加了台词,尽量让每个人都有上场机会。”
四天的排练后,在阅读营离开村子前,小朋友们进行了正式演出。话剧很短,道具很简单,但每一个孩子都表演得格外认真,一举一动有板有眼,他们用稚嫩的嗓音和略显拘谨的动作诠释了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
白天读书,做游戏,排话剧,传播安全知识,晚上放电影。几天下来,孩子们与团队成员打成一片,亲密不已。朝夕相处中,10个年轻人在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
由于担任拍摄工作,王先阳常常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在一次拍摄活动中,一个小男孩突然绕到摄影机后,昂着头问王先阳:“哥哥你累吗?我这里有水你喝吗?”回忆起这一幕时,王先阳特别感动。
活动进行到最后一天时,小朋友们在摄像机前表达感想。平时最调皮、外号叫“熊大”的张文杰一开始闹腾得厉害,后来突然哭着说要走。栾丽娜出门安慰他时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不知道说什么。他舍不得这群哥哥姐姐,可是他表达不出来。“一个男孩,一直哭一直哭”,讲到这里,栾丽娜的目光有些下移,微微抿了抿嘴。
备受团队成员喜爱的小公主李佳欣在团队离开的前一晚递给他们一封信,里面写了“老师谢谢你”之类的话,还有一张写着“老师我会喜欢你的”。栾丽娜说:“当时看到就泪崩了。”第二天临行前,李佳欣又塞给了栾丽娜一张纸,上面画了她们两个人,“特别生动形象,当时我在朋友圈里发过那幅画,完全把我的体态特征给描述出来了,穿着短裤,头发是那种泡面头,戴着眼镜牵着她的手。”栾丽娜一边比划一边笑着说。
是阅读营,不是辅导班
虽然只停留了短短7天,阅读推广团队的10个年轻人却有很深的感触与体会。由于前期准备不充分,他们的计划一直在不断变动,匆匆忙忙地赶着进程。虽然活动最终顺利结束,他们与小朋友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相比预期的目标,他们直言“阅读推广的效果并不算好”。在分析原因时,除自身经验欠缺,他们也看到了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地的家长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意识并不强烈,比起“没有用处”地讲故事,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学科辅导。“本来没有辅导作业这个活动的,就是全心全意推广阅读,但是由于不符合家长口味,所以后期也加入了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辅导作业的时间。”阅读队队长窦伊宁一脸意味深长地说。而队员栾丽娜的评价颇有些犀利:“家长都有一个观念,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起跑线从哪来,就是从辅导性教育上来。”
除了专业课的辅导,当下的农村家长也非常重视才艺培养。阅读队在进行家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孩子都有参加特长班,其中一个家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家庭的状况不算太好,母亲有残疾,靠父亲独自一人支撑整个家庭,但夫妻二人仍然支持孩子向专业老师学习二胡。农村家长眼里,艺术特长也是不得不争的加分项。
撇开几乎占用了整个假期的辅导班、兴趣班不谈,家长在为孩子购买书籍时也有自己的考虑,被认为能够提高孩子作文成绩的作文类书籍明显更受家长的青睐。孩子们阅读书目的单一乏味一度让阅读队成员很是头痛。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小朋友需要带自己的书来读,当不少孩子掏出作文选时,阅读队的4个年轻人不禁愣住了。在队员要求听完故事的孩子们写些感想时,有孩子直接提出从作文选上抄一篇。
当被问及阅读推广效果时,栾丽娜的回答很中肯:“你不可能指望7天就改变一个村子。阅读的推广需要一点一点地渗入,我觉得这次活动最大的成功点是改变了这些家长的认知:我们是来推广阅读而非辅导班;孩子们知道我们是带着他们读书,而不是带着他们写作业。”对刚成立两年的青岛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来说,这次的阅读推广更像是一次试水。队员张京臣坦言,他们更希望用7天的时间在农村打出阅读的概念,为后来人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在最后分享感受时,许多孩子明确表达他们喜欢这种活动,喜欢我们,希望我们能多待两天。对孩子来说,我觉得阅读这颗种子已经算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