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章先生馈赠平度市图书馆佳籍
来源:平度市图书馆 作者:管理中心 阅读: 次 日期:2017-03-03

承蒙王明章先生馈赠平度市图书馆佳籍《文丰居随笔》、《春夜喜雨集》、《知暖集》、《舍身崖》、《莼鲈之思》、《李代桃》、《苦乐婚恋史》等7种27册,我馆必妥善编目典籍,嘉惠后学。在此,谨向王明章老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捐书记
●王明章
写书的人都有个愿望:自己的书有读者,读的人越多越好。如果费心血写出书来没人读,最后论斤去了废品收购站,那是作者最大的悲哀。我把退休后自己编著的7本书都签上名,写上请“雅正”之类字样奉送于人,一般接受者要翻翻,即便并不是好读书的人,也要留作记念;他不读,他的家人子女亲戚朋友说不定有爱书之人也会拿去读的。不管什么人,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只要有人读,我就高兴。前些年,我在济南工作的大侄参观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听讲解员讲今已不见的“布布登”,说有篇小说写的就是这失传了的玻璃玩意,从而我知道淄博有人读我的书。
写出书来除了希望有人读,还想让书留传下去,下去百八十年还在。近见《今日平度》刊载李树先生的文章,文内提到据明朝人黄瑜的《双槐岁钞》书内所记,写出了《“南北榜”中的无辜牺牲者》一文。那个明代人黄某写的《双槐岁钞》肯定不是《史记》《汉书》那样的钦定官史,也未必能收入“四库”“永乐”那样的“全书”“大典”中,一般人是连那书的存在也不知道的。然而过了五六百年竟有个叫李树的先生读了并用了,这恐怕是那个黄瑜始料不及的吧!这也就够了,若我的书在几百年后还有位“李树”“孙树”一读,那也就很够很够的,我会在地下偷着乐了!
要让书长留下去,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送到图书馆去。
我曾三次把书捐给了中学母校潍坊一中图书馆,两次捐给大学母校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还给我任教的平度一中图书馆作了捐赠。我到母校捐书的时候,都是由校长亲自出面主持了隆重的捐书仪式,令我这昔日的学子大为感动,我说这是一个老学生“交作业”来了。大家笑了,我却是真心话,我意识到我有了这点写作能力,是与母校老师的教诲分不开的。
春节前,我在《今日平度》上读到介绍平度图书馆的文章,我忽然想到,40年前我曾到这馆里查阅过典籍,市图书馆应该是家历史悠久的老图书馆,是平度历代存留书籍的渊薮所在,平度历代文人墨客的著作大都能汇聚其中。我在平度工作了一辈子,在这里写出了一些多为反映平度方方面面的书,理应为馆里有所存留。只有存留在图书馆里,书才会世世代代在平度传留下去。当然,存是为了有人读,我作为“平度人”又写的是平度事,平度人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即使是下去千百年,成了古书,也会有“李树”那样的人找到一读的。
于是,我欣然地把书送到了市图书馆。馆长王忠友和副馆长张显霞十分高兴,热情接待了我。我把已出的7本书,一一摆列在桌上,举行了简单的捐赠仪式,隆重而热烈。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母亲把自己的女儿嫁了出去并嫁给了一家好人家那样的幸福感!
(平度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