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市图数字资源

登  录

身份证号/借书卡号
密码 (默认666666)
平图微信公众平台

平图微信公众平台

平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平度图书馆微博

地方文献

首页地方文献地方名胜

胶莱(运)河

来源:网络中心 作者:网络信息中心 阅读: 次 日期:2017-06-08

 

胶莱河是山东半岛上的一条重要河流,位于胶东半岛沂山山脉与昆俞山山脉之间。约在东经119°30′~120°6′,北纬36°12′~37°6′。干流全长130公里,总流域面积5478.6平方公里。

胶莱河的前身为古胶水。《史记•晋世家》:“晋平公元年,伐齐,围临淄,东至胶。”这里的“胶”,指的就是胶水。“胶”是地理标志,胶东即胶水之东的意思,这一地名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

胶莱河之名,“胶”取之胶水;“莱”取之于“莱夷”、“莱国”。据《莱州府志》记载:“莱之开辟以来,夷于唐虞三代。”禹把天下分为九州,胶东半岛属青州,称东夷或莱夷。《尚书•禹贡》:“隅夷既略,莱夷作牧。”今莱州境地商周时为莱国地,汉属东莱郡,直至隋开皇五年始有莱州之称。

所以,胶莱河之名不是胶州或胶州湾、莱州或莱州湾首字的简单组合。相反,胶州和胶州湾、莱州和莱州湾,恰恰都是因胶莱河而得名,即先有胶莱河,后有胶州和胶州湾、莱州和莱州湾。

胶莱河南北分流,南流入胶州湾,北流入莱州湾。其中,南胶莱河也叫“胶莱南河”,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00平方公里。为胶莱河自平度市姚家村分水岭向南流入大沽河的一段河道。该河段始于元朝,元世祖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于1280年开凿,历时五年而成。现南胶莱河已为胶莱河主要排水干道,但当地百姓仍以“运河”、“运粮河”称呼之。

北胶莱河古称“胶水”,水系包括主流北胶莱河及诸支流,在青岛境内的主要支流有泽河(人工河,1965年开掘)、龙王河、现河和白沙河。北胶莱河发源于平度市万家镇姚家村分水岭北麓,沿平度市与昌邑市边界北去,于平度市新河镇大苗家村出境流入莱州湾。干流全长100公里,流域面积3978.6平方公里。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5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4公斤/立方米。

平度姚家至窝铺段是南、北胶莱河的分水岭,河道顺直堤防齐正。洪水期南胶莱河水较大时流向北胶莱河,当北胶莱河水位高于南胶莱河的水位时,则流向南胶莱河;当南、北胶莱河同时涨水时则水流缓慢。降水量多的年月,因水泄滞缓,堤顶会出现漫溢的现象。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七年(1280),莱人姚演建议开凿胶莱运河,姚演被任命为总管,调益都、淄博、宁海(今青州、潍坊、淄博、莱州、青岛一带)兵万人、民夫万人开凿运河。至元十九年(1282)七月,自胶州陈村海口至掖县海仓口的主体工程初告竣工,南北两河联成一体。至元二十年(1283),元世祖再令扩开,北引平度白沙河,南引平度南村东沽河,西导入运河,以壮水势。至元二十二年(1285),河道运粮水手军人达2万,船1000艘,岁运粮米60万石。因耗资巨大,至元二十六年(1289)朝廷停止胶莱海道漕运,胶莱河废。

明嘉靖二十年(1541),朝廷曾力图恢复胶莱河漕运,启动胶莱运河的全面疏浚工程,引张鲁河、白河、现河、五龙河诸水,以增加胶莱运河的水势。同时建海仓口、新河、杨家圈、玉皇庙、周家、亭口、窝铺、吴家口、陈村九闸,以调节河道水位,并“置浮梁,建官署以守”。后来由于“倭寇为患”,明朝着力于京杭大运河的漕运,胶莱运河漕运遂陷入萧条,再次湮废。直到清雍正二年(1724),朝廷遣内阁大学士何国宗视察胶莱河,作出“永不通竣”的决定。期间,开凿、疏浚胶莱河之事屡议屡罢,工程时上时下,漕运时启时废,可谓一波三折、命运多舛,一直持续了464年。

昔日,新河有胶莱河闸口,也曾有新河桥。康熙《平度州志》载:“新河桥在州西北八十里胶河。河水随海潮消长,旧连舟为浮桥。嘉靖十年,副使王献欲通海运置。”以船搭建浮桥,实是平度当年一大景观。

<